

生態美了,“國?!背扇?
荷塘、鳥兒構成沂蒙生態美。(劉士平 攝) 金色的夢。(劉士平 攝) 蒼鷺秀恩愛。(劉士平 攝) 白琵鷺“護飛”下的黑臉琵鷺(中)。(劉士平 攝) 黑臉琵鷺和白琵鷺伴飛。(劉士平 攝) 候鳥和荷塘交織成一幅自然和諧的美好畫卷。 (孫運河 攝) 萬畝生態荷塘成為鳥兒捕的食的“天堂”。(劉士平 攝) 世界地球日前夕,國家保護動物“黑臉琵鷺”飛臨蘭山金鑼萬畝生態荷塘。 (孫運河 攝) 夏季,各類鳥聚集這里,多達上萬只。(劉士平 攝) 4月22日是第53個世界地球日。日前,30多只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臉琵鷺”再次飛臨蘭山區金鑼萬畝生態荷塘。 臨沂市蘭山區創新企業河長制,由臨沂金鑼集團投資30億元,流轉12個村居1萬余畝土地投資興建,凈化該集團屠宰過程中產生的富含氨磷等營養物質的污水處理廠尾水,在治理中逐漸形成臨沂城北部最大的萬畝荷塘濕地。最初這里主要以白鷺為多,見少量蒼鷺、池鷺和夜鷺,季節也主要集中在夏季,冬季主要見野鴨和少量白鷺蒼鷺,之后逐年增多。目前,全年來這里的各種鳥類近二十種,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東方白鸛、黑臉琵鷺,二級保護動物白琵鷺、水雉、反嘴鷸、黑翅長腳鷸等珍禽頻現,夏季各類鳥類多達上萬只,曾經的黑臭水體變成了景觀河,成為臨沂人一處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態后花園”。 近年來,臨沂市蘭山區始終保持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定力,持續推進生態保護、生態修復和生態建設,生態環境有了明顯改善,不僅為老百姓帶來了看得見山、望得見水的“鄉愁”,也讓北飛的候鳥有了更好的棲息地。隨著生態環境的改善,臨沂實現了“綠色顏值”向生態價值的轉化。 臨報融媒記者 孫運河 通訊員 孫磊 李博文 |
|